close
最近因為寫作業之故,有機會去做訪談,且要把訪談的內容,打成逐字稿。因為這樣一連串的活動中,發現了自己的幾個問題:首先,就是在與他人做交談時,容易出現很多贅言,或是有幾個常出現的口頭禪,例如:一個、這樣等等;再者,自己講話的構句很不明確,常出現不完整的句子,或是語詞順序倒置;還有,在發音方面會有含糊不清和台灣國語的情形產生。其實,一些毛病從國中求學開始就已經浮現,只是自己無法去正視它,更別說進而改善了。直到進入職場,開始覺得自己在口語表達上的弱勢,對自己產生很大的影響。像是在研究所口試或是進入職場的面試,心中雖然有想法,可是很難有條理、有邏輯性地呈現所思所感,常常話出口後,覺得自己似乎沒有切中要點。這時心中又急,造成內心慌張,講話變的快且更不清楚。然後面談結束,就會懊惱不已。最後的口試成績果然不盡理想。
歸究自己在口語表達上的缺點,其實其來有自,從幾個方向來看:在發音方面,因為家中都是講閩南語,所以在國語的發音上就會比較「台」,有一些音很難發的漂亮,就像捲舌音。如果語詞是捲舌音跟非捲舌音並連,常常會把沒捲舌的也唸成捲舌音。還有「ㄣ」、「ㄥ」兩個音常混淆;再者,因為自己從小就是電視兒童,童年生活閱讀的量很少,雖然在學校課業表現還可以,但是回想起來,自己除了課本之外的閱讀真是不足。且那時就讀鄉下小學,當然不是說鄉下小學不好。在那個年代,雖然有說話課,可是口語表達的訓練或是機會其實很少,每次到了要國語文比賽,師長就臨時捉幾個人急就章的訓練,找幾篇文章背一背,父母也不會特別去給孩子加強什麼。記得那時,我參加過演講、作文、字音字形比賽,依稀記得到了校外的比賽場地,心中非常非常害怕,因為知道自己只是背了幾篇文章而已,想當然爾,成績是不會太好的。再來,應該與個性有關,從小個性就急,講話速度就快,但是那時還不會想到別人是否會聽的清楚。因為自己的個性是那種「好東西一定要跟好朋友分享」,還有要「散播歡樂散播愛」的想法,如果有開心的事情就急著跟別人分享,有時候就是因為太急於分享,就霹靂啪啦講了一串。到了長大,開始會意識到自己講話過快,別人是否聽的清楚,可是「急性子」還是沒辦法改。再者,長大之後,因為很容易緊張,過度在乎他人的想法,對自己的發音沒自信。因此,在公開場合裡發言,口語表達就因內心過度緊張焦慮就更凸顯缺點。
不過,隨著年紀的增長,以及進入研究所就讀,開始想要試著去改善口語表達上的問題。在請教師長、同學、朋友,以及從閱讀過的一些相關資料,想到一些改善的方法,如果跟我有一樣困擾的朋友,可參考看看。從心理層面:要克服緊張的情緒,就要透過事前不斷的練習,並且不斷自我肯定、自我激勵;或是可以透過宗教信仰,尋求力量;或是為自己設定階段性目標,一步一步來,慢慢累積好的基礎;從生理層面來看:發音可以透過多聽多說來矯治,多練習講,例如:練習讀報或放聲讀文等,然後錄音檢討修正,再講,如此循環,應可以改善一些。
改變習慣真不容易,但我願意去嘗試改變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at4hun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